DSC01643.JPG

電影的開頭,就用影像紀錄的片段帶領觀眾回顧王建民過往的光榮,以及2008615日最令球迷心碎的那次跑壘。

已經過了十年,再看到這個片段的時候,我的臉還是忍不住揪成一團。

接著我們聽到球在飛行過程中由遠而近,縫線切割空氣的聲音。

它越來越大聲,最後發出清脆的聲響。

畫面一轉,那不是球被接進捕手手套中的聲音,而是油槍跳停。

夜裡一座無人的自助加油站內,王建民回過神來,抽回油槍並付錢。

這個巨人般的身影擠進了車子,駛上公路。

故事還在繼續,故事正要開始。

 

現在的孩子恐怕難以想像台灣人在王建民的生涯巔峰期有多瘋狂,他先發的表現甚至會牽動股市和經濟的起伏。

王建民投球時,台灣人的團結程度僅次於好人一生平安的色情網站。不論有怎樣的紛爭都會暫時放下,同心協力地搖旗吶喊,為每一個滾地球的出現歡呼。

可能是因為王建民實在太像典型的台灣人了吧。他完全代表著「台灣人」這個民族的特性:誠懇踏實、努力低調,說穿了就像一頭牛。

這樣敦厚溫和的人卻能站穩豪門洋基隊的先發位置,讓對手敬畏,讓世界看見,讓我們揚眉吐氣。

那時的洋基隊可以說是中華洋基隊,就連我住在鄉下的外公都能背出洋基隊的打線。

而我也是在這個時間開始接觸棒球的,從看電視轉播到進場,然後自己也下場去玩,大學時加入系隊,從此再也離不開這個運動。

 

但他自己卻說:「王建民有什麼了不起?只是一個打球的王建民啊,和大家有什麼不一樣?」

他只是想要對得起自己這份專業而已,就像每個人在自己崗位上的那份敬業。

難怪Cashman會說王建民最難能可貴的地方是沒有因為成功而改變個性。

偉大的成功並沒有改變他,同樣的,巨大的挫敗也沒有。

 

如果只是連續兩年拿下19勝的40號王建民,可能真的沒有那麼了不起。

像這樣少年得志的人總是會有的,這個世界並不缺乏天才。

即使沒有他,我應該還是會接觸棒球,只是時間晚一點而已。

了不起的是南馬里蘭藍蟹隊41號的王建民,以及堪薩斯皇家隊67號的王建民。

 

好比跳高前需要先蹲低,要想重返榮耀,就得先放下那份榮耀,甚至做出許多過去根本不可能考慮的改變。

譬如接受棒球學校全新的概念,修正自己曾深信不疑的投球姿勢。

又或是加入獨立聯盟,那個平均年齡超過三十歲的聯盟,所有人都想離開的地方。那是一個懸崖,所有來到這裡的浪人都沒有退路了,只能奮力一搏。

無論如何,結局都只會是離開。差別在於是逆勢突襲、重返大聯盟體系,還是就此黯然退出職業棒球員的舞台。

 

2015年,我兩度在台南遇見王建民。

第一次是在郭泓志開設的健身房,看見他自主訓練的身影。

第二次遇到他帶著孩子。我背包裡放著球,想請他簽名留念,但是考量到是他難得的家庭日,於是不好意思打擾,只是默默地祝福。

那時的我處在人生低潮好幾年了,甚至到了自我放棄的地步,就這麼頹廢地混著日子。

我以為自己大概就是這樣了,這個世界大概也就是這樣了,王建民大概也就是這樣了。從沒想過自己會在隔年會見證奇蹟的發生,套一句皇家隊副總的話,這比拿瓶子去盛閃電還困難。

 

王建民居然成功擠進了皇家隊開季的25人名單中。

即使早就知道一切發展,但在觀影的當下,看著大螢幕上春訓結束的倒數,競爭的投手一個一個被下放3A,我還是振奮地握緊拳頭,屏息期待著這個我早就知道的結果。

 

這樣激勵人心的經歷,簡直像是熱血的青少年漫畫啊。

而且一路上並不只是王建民自己的拚搏,還有所有貴人的幫助。

他的父母總是告訴他家裡一切都好,就放心去闖吧。母親只是心疼他的傷勢,擔心他往後生活受到影響。

還有他賢淑的妻子總是不離不棄的支持,不管是在洋基農場時期跟著他東奔西跑,或是日後一人打理好整個家庭。王建民很少表露情緒,但卻盡力想要彌補孩子。

當他在洋基時期的恩師Billy Connors說那些不看好王建民的人是在放屁的時候,觀眾們都笑了。他溫暖的模樣令人印象深刻。

除此之外,還有經紀人Alan、整脊師好友、魔法棒球學校、待過的大小球隊、照護員們、其他選手以及每一位相信他的人的支持。

生活不是童話故事,不是平坦的康莊大道。生活會遭遇大大小小的難關,即使一路披荊斬棘,最終也不見得會迎來美好大結局。但也正因如此,這個世界才如此令人感動,我們才會飽含熱淚的愛著生命。

 

王建民看起來溫和,實際上是非常倔強的人。

即使看到紀錄片中和傷痛搏鬥,咬牙苦撐的訓練過程,其中艱辛仍然難以想像。

我記得記者曾問過他投球手還會不會痛,是不是每一次都痛,而他的回答是:「投完每一球都會痛。」

這麼拚,到底是為了什麼呢?

 

「我真的就是想要證明我還可以再站上去大聯盟。站上去一天就好。」

說完這句話,他笑了起來。

這是什麼樣的笑呢?是對尚未到來的那一天的憧憬,還是對不敢置信美夢的心虛,抑或是盡人事聽天命的釋然呢?

 

他說他想證明自己還可以站上大聯盟。

有人說他是想證明放棄他的人是錯的。

我想他一開始也不知道自己這麼努力的原因。

直到後來才真正找到答案,那就是帶給其他人力量。

也許是為了棒球圈的後起之秀,以及其他受傷痛所苦的選手,讓他們知道王建民可以,他們一定也辦得到。

堅持的理由,就像這一部紀錄片一樣,把這個故事分享出去,帶給大家啟發,將這樣的精神傳承給下一代。

名聲曾經對他是很大的負擔,他也說自己寧願不要有台灣之光的稱號。我卻覺得他早就扛起這個社會責任了。

 

影片的結尾,王建民朝著湖裡丟球。

兩顆球在水面上浮沉,導演說這就像那句俗諺一樣,你看見了半瓶水,想到的是還剩一半,或是只剩一半?

看完這個故事,你心裡想的是什麼?

 

我只想跳進水裡把那兩顆球撿回去當傳家寶,即使我不太會游泳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李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